茶叶百科网 茶叶百科网
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
免责声明 RSS地图
首页|茶叶产地|茶叶制品|茶商茶农|茶叶养生|茶学文化|茶具资讯|茶叶种植|茶叶百科|茶叶新闻|茶艺茶道|茶叶功效|茶叶加工|贮存包装|茶叶知识
文章搜索:
当前位置:主页 > 茶学文化 >

饮茶习俗的形成

时间:2021-12-27 00:15阅读:

文章简介: “芳荼冠六清,滋味播九区”,出自西晋张载的《登成都白菟楼诗》,是中国最早赞颂茶的诗句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云:“凡王之馈,食用六谷,饮用六清。”古代的“六清”,是指水、浆、 “芳荼冠六清,滋味播九区”,出自西晋张载的《登成都白菟楼诗》,是中国最早赞颂茶的诗句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云:“凡王之馈,食用六谷,饮用六清。”古代的“六清”,是指水、浆、醴、凉、医、酏六种饮料。茶到了西晋,突然超越了“六清”,而独领风骚,调六气而成美,扶万寿以效珍,可见茶的珍殊众品、地位之高。并且饮茶方式,开始向更远处辐射传播。自晋以后,饮茶渐渐进入了中下层社会,饮茶习俗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,饮茶时尚一时蔚然成风。

一千五百年前的安徽淮南,昙济道人在八公山,以茶款待南朝宋皇室豫章王刘子尚及其哥哥,刘子尚啜茶后兴奋地说:“此甘露也,何言茶茗?”

自古高僧爱斗茶,茶的传播,与道教、佛教和慕道者息息相关。中唐时,封演在《封氏闻见录》写道:唐之前,“南人好饮之,北人初不多饮。开元中,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,学禅务于不寐,又不夕食,皆许其饮茶。人自怀挟,到处煮饮。从此转相仿效,遂成风俗。自邹、齐、沧、棣,渐至京邑,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,不问道俗,投钱取饮。其茶自江、淮而来,舟车相继,所在山积,色额甚多”。封演的记载比较翔实,当时的北方,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,一些南朝贵族把南方的饮茶方式带到北魏,动辄以“水厄”受到嘲笑。

降魔师是北禅宗神秀的弟子,唐代开元间,陆羽的《茶经》尚未问世,他已在济南的灵岩寺坐禅吃茶,促进了北方饮茶习俗的形成和传播。济南在唐代又称齐州,北方的禅茶文化和饮茶习俗,在唐代是以齐州为中心向四处传播的,因此称济南的灵岩寺是北方禅茶文化的祖庭,是名副其实、当之无愧的。

中国茶道的开山鼻祖、一代宗师皎然,深刻影响了陆羽,协助陆羽完成了《茶经》的著述。我能读到的最早关于煎茶的诗,是皎然的《顾渚行寄裴方舟》一诗:“初看怕出欺玉英,更取煎来胜金液。”至于煎茶究竟始于何时,还不太好定论,至少在皎然所处的时代,已经比较成熟了。北宋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君不见,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,贵从活火发新泉。又不见,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,定州花瓷琢红玉。”其弟苏辙有歌和之,诗云:“年来病懒百不堪,未废饮食芳甘。煎茶旧法出西蜀,水声火候犹能谙。”苏轼兄弟一致认为煎茶一法出自西蜀,这是极有可能的。西蜀(405~413年),是东晋兵变后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,就西蜀李生煎茶的时间而言,与晋代杜育《荈赋》描写的“惟兹初成,沫成华浮”的茶汤特点,是能够相互印证的。陆羽在《茶经》里三次引用杜育《荈赋》的段落,也可以看出他对煎茶一法的肯定与传承。

皎然的《对陆迅饮天目山茶、因寄元居士晟》诗中,有“投铛涌作沫,著椀聚生花,稍与禅经近,聊将睡网赊”。诗之大意是:将茶末投入沸腾的铛中,溅起称作沫或花的“华”,然后将它倒入碗中饮用。诗中描述的煎茶方式,基本与之后的《茶经》讲述的煎茶方法相吻合。更加生动表现煎茶法的是皎然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中的诗句:“越人遗我剡溪茶,采得金牙爨金鼎。

青瓷雪色缥沫香,何以诸仙琼蕊浆。”皎然在诗中继续写道:“一饮涤昏寐,情来朗爽满天地。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。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此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饮酒多自欺。”“此物清高世莫知”,与西晋张载的“芳荼冠六清”,以及晚唐裴汶的“参百品而不混,越众饮而独高”,来因去果,一脉相通,突出了茶为万木之首,上通天境、下资人伦的超然高洁。

之前,杜育《荈赋》有“沫沉华浮,焕如积雪”,陶弘景注解说:“茗皆有饽,饮之宜人。”结合皎然大师的诗句,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,他们描述的饮茶,已不是远古的茗粥或羹饮,此时的煮茶方式,已属于中规中矩的煎茶法了。茶末,其屑如细米,否则就不会产生焕如积雪、烨若春敷的沫饽了。

如果把视线聚焦到皎然喝茶的茶器上,皎然有诗:“素瓷雪色缥沫香”,“素瓷传静夜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缥,帛青白色也。”杜甫也有诗“君家白碗胜霜雪”。我们会发现,皎然在与文人士大夫吃茶时,多选择白瓷的茶碗,尽管这种存在可能与个人的偏好有关,但与之后陆羽推崇的“青则益茶”观点大相径庭,从中能够看出,陆羽在茶道美学之路上的务实与突破,比他的老师皎然走得更加深远,师其意而不师其迹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
不过,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皎然的《饮茶歌送郑容》诗:“云山童子调金铛,楚人茶经虚得名。”皎然继续写道:“常说此茶袪我疾,使人心中荡忧栗。”皎然与好友郑容喝茶,为什么没能祛除他心中的疾病,反而像浮荡带刺的栗子一样扎着皎然忧伤的心呢?在那个没有版权的时代,陆羽可能独占了皎然的研究成果,并没有为其署名,他也没有对皎然精研的高于同时代的茶道成果,作进一步的继承和阐述。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佛门中人,皎然又能和自己的学生计较什么呢?他只有在老朋友的面前,发发牢骚罢了。在皎然大师的眼里,陆羽不过是湖北的一个没有悟道的云山童子,依靠《茶经》博得了点虚名而已。

皎然去世之后,陆羽开始深刻反省自己,愧疚中不乏深情,他在一个万木萧疏的初冬,毅然决然离开苏州,再次回到湖州,重新追随皎然大师的行迹与遗志,并写下了悼念皎然的诗句:“禅隐初从皎然僧,斋堂时谥助茶馨。十载别离成永诀,归来黄叶蔽师坟。”在皎然的坟前,“野服浸寒瑟瑟身”的陆羽,究竟想对老师说些什么?十年前又发生了什么样的误会?其中的真相缘由,我们只能从皎然与李季兰的酬答诗中,去细细体会了。

上一篇:慢慢煮一杯茶 下一篇:普洱茶庆祝中秋节
本栏随机推荐资讯
·阮殿荣说,喝茶:从繁
·展现灵灵灵山祭祀茶的
·喝茶的最佳时间是什么
·六首茶诗赏析
·爱普洱茶
·如果一个人一天喝几杯
·没有好茶不是坏事。
·生活就像茶的沉浮,品
·秦腔中的茶香
·喝普洱茶感受生活
·男人喝哪种茶最能滋养
·石滩谢玉路
·刘茜的《茶树生理与种
·严学成写了《茶树形态
·非洲国家的茶习俗是什
相关资讯
·茶,旧的是古董,人,
·黄山茶俗返壶归壶
·生命的岁月
·如果一个人一天喝几杯
·普洱——梦的回归

友情链接
茶叶知识 | 茶叶加工 | 茶叶功效 | 茶叶百科 | 茶叶养生 | 茶叶制品
粤ICP备12053410号-1 Copyright © 2014-2018 茶叶百科网 版权所有.